Code Studio是一系列工具和課程的分離,能夠讓在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學生關于底層概念和有指導的課程計劃感興味。由Code.org提供,能夠讓編程變?yōu)槿珖秶鷥?nèi)學校學生的普通課程。
Code Studio并不是讓孩子們從零開端學習一種詳細的編程言語比方Python 或者Java(就像你可以在大學計算機課程當中學到的那樣),它是經(jīng)過操作邏輯塊完成以特定方式構成的堆棧,場景內(nèi)角色的位置挪動,或者畫出一個圖形,從而教會你編程的根本概念。這個界面十分像麻省理工學院曾經(jīng)開發(fā)的一款低齡編程教學軟件Scratch,雖然Code.org 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Mona Akmal在一個Google Hangout對話當中通知我說,在MIT提供的軟件和Code Studio之間有幾個關鍵的差別,主要是HTML5 的運用,能夠讓后者在大多數(shù)閱讀器當中運轉(zhuǎn),同時也有依據(jù)學齡兒童特性制定的解謎式的課程計劃。
在實踐用戶界面之外,Code.org還借助他們之前所發(fā)明的一些優(yōu)勢,比方他們舉行的編程一小時活動,來參加一些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如馬克·扎克伯格或者比爾·蓋茨,停止小的視頻片段的拍攝,這些名人能夠帶入一些根本概念。同時,他們在課程當中引入一些名牌,比方憤恨的小鳥,來做概念的詮釋。
在Code Studio當中另外一個差別化的要素,是針對教師的后臺界面,能夠監(jiān)控學生們的課程進度。這是一個自然的附加項目(能夠看一下Code.org是如何希望看到這樣的課程在學校當中應用),允許教師管理他們本人的課程進度,或者是讓圖書館職員和計算機實驗室職員,在不同級別的學生當中諧和課程。
Code.org希望學校將Code Studio引見給本人的學生,他們還覺得到本人提供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能夠鼓舞孩子們開端編寫本人的游戲和應用程序,在課程完畢之后互相之間分享。為了鼓舞這樣的分享,Code Studio隨后會允許用戶為他們的工程創(chuàng)立鏈接,允許家人和朋友來分享他們的努力。鏈接能夠經(jīng)過短信和社交網(wǎng)絡來傳播。